我们透过举办不同的活动,让中大师生能多留意及对新的研究技巧、工具及发展产生兴趣。
第一届 CUHK Data Hack 2021 于2021年5月21-23日举行,由图书馆数码学术研究及进学园团队与创业研究中心、创业创新副修课程 (EPIN)、文化及宗教研究系、数据科学与政策研究课程、新闻与传播学院、管理学系及社会工作学系合办。为让学生作准备,"From Data Sourcing to Publishing"讲座系列于整个2020/21学年举办,主题包括资料抓取、处理、视觉化和运用的各种不同工具和技巧。有关Data Hack 的资料可在活动网页查看。
中文文字自动识别是数码学术中的重要一环,也是对中国古籍文本分析研究的第一步。研究支援及数码创新部于2021年初举办首次「中国古籍文字自动识别挑战 2021」,希望藉此比较各家对古籍中文字自动识别方案的优异。是次竞赛共有10 队世界各地的学者、研究人员及业界人士完成赛事,有关竞赛资料请参阅竞赛网页。
图书馆与中国文化研究所 (ICS) 于2020年1月合办了「数字人文与中国文化研究」公开讲座系列 2020,邀请了两位台湾中央研究院的 GIS 专家来分享他们的空间人文及历史研究心得。
从时空GIS到空间人文学
讲者: 范毅军教授
日期及时间: 2020年1月7日 (星期一) 下午四时半至六时
基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空间人文学及环境史研究网络基础设施
讲者: 廖泫铭先生
日期及时间: 2020年1月10日 (星期四) 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十二时半
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以作者身分识别码为主题的讲座。来自中国科学院、ORCID、Clarivate Analytics 及Elsevier 的代表,分享了如何管理作者身分和在iAuthor、ORCID、Web of Science 及 Scopus 四个不同的平台上跟进研究成果的影响。在这星期,五名研究生志愿者提供现场支持,协助查询者登记不同的作者身分识别码。
为庆祝数码学术研究室开幕一周年,我们于2017年3月31日举办了第一届数码学术研讨会,邀请了不同科目的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项目,包括数据可视化、建立数字博物馆、地理信息系统及建立开放使用的历史数据库。当日有超过60位参加者出席上午的研讨会,而下午则举办了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 (CBDB) 工作坊。当日内容请参阅研讨会网页。
「开放取用日」旨在向大学成员分享将研究成果公开予大众取用的好处。是次活动与国际开放取用周同步举行,主题为「实行开放取用 - 「香港中文大学学术研究文库」有助提升研究成果之影响力」,藉此介绍全新的学术研究管理系统及香港中文大学学术研究文库,及实行开放取用的重要性。